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

席絹-心鏡 心得

我發現我對擅於在看透對方的情況下耍無賴的角色沒輒,跟單方面纏著對方的跟蹤狂不同。與張品曜一樣,這種角色通常有著看清對方接受程度的眼光,以及讓對方想拒絕又無法抗拒自己的手段,使得目標人物陷入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情緒中。可能因為我不是當事人的關係,被鬧得團團轉的人不是我,處於旁觀者的立場讓我可以愉快地看兩人之間的對手戲。

我一開始不知該如何定位李想這個人,說是雙重人格太為過,說是鬧彆扭有點強硬過頭,看到後面我才覺得她是無法說服自己,所以只能用這種態度來表現她的心情。嘴上拒絕著張品曜,行動上也多少抗拒著他,但實際上還是有接受他接近自己。

如果能再多點張品曜的心境轉折就好了,我們可以得知他當年在美國那麼拼命有部分是因為不服輸,也知道他一直記著李想這個青梅竹馬,但讀者只能看到他轉變後的結果,與他主動回憶過往的部分,為何轉變的關鍵回憶只能靠自己想像。也許作者是想表達時間是最好的調適劑,張品曜與李想會在一起也不是因為他們之中有誰突然改變,都是時間下來自然的變動。兩人認識對方太久,不論對方變好變壞,始終都是有種共同回憶的那個人。